普京底牌亮剑,俄罗斯真正的精锐部队,连车臣部队都要敬佩的存在
车臣部队现在成了普京手里最听话的刀子,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他们还在格罗兹尼跟俄军拼命。
车臣铁军:从分离到归顺的战斗传奇
1999年那场仗打得够狠。普京刚当上总理,就下了死命令:"哪里有叛军就在哪里消灭,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,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溺死。"这话听着够血腥,但确实管用。
格罗兹尼那两个月的围城,简直就是人间地狱。俄军这次学精了,不像第一次车臣战争那样瞎冲。先是狂轰滥炸两个月,把城市炸成废墟,然后才派地面部队进去收拾残局。
车臣人真的很能打。就算装备差得要命,还是给俄军造成了2728人阵亡,7971人受伤的损失。要知道,俄军可是有坦克有飞机,车臣人基本就是轻武器。这战损比例说明了什么?车臣人骨子里就是战士。
老卡德罗夫那个选择改变了一切。这位车臣大穆夫提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倒戈了,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俄军。很多人骂他是叛徒,但现在看来,他可能救了整个车臣。
2004年老卡德罗夫被炸死了,小卡德罗夫接班。这小子当时才27岁,普京亲自接见了他。那次会面定下了车臣和俄罗斯关系的基调。
小卡德罗夫说自己是"普京的步兵",这话听着肉麻,但人家是真心的。车臣现在的繁荣,格罗兹尼那些漂亮的建筑,都是靠莫斯科的钱建起来的。车臣人不傻,知道跟着普京有肉吃。
在乌克兰战场上,车臣部队确实表现不错。马里乌波尔、巴赫穆特,哪个硬仗都有他们的身影。12000名车臣士兵被派到乌克兰,这数字可不小。
精锐之争:多元化军事力量的较量
俄乌冲突打起来之后,俄军内部各种势力都想表现。正规军、车臣部队、瓦格纳集团,还有各种准军事组织,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瓦格纳集团那会儿风头正盛。普里戈任这个秃头佬在巴赫穆特打得确实狠,手下5万人马,装备也不差。但这家伙太狂了,竟然敢跟国防部对着干。
2023年6月那场兵变,真的把全世界都吓了一跳。瓦格纳的坦克直接开向莫斯科,距离红场只有200公里就停下了。普里戈任要是真打进莫斯科,那可就热闹了。
车臣部队在这场内斗中表现得特别聪明。人家一枪没开,就静静看着瓦格纳自己作死。最后普里戈任飞机失事,瓦格纳解散,3000名瓦格纳士兵还并入了车臣"阿赫马特"特种部队。
这就是政治智慧的差别。普里戈任以为有了钱有了枪就能挑战普京,车臣人知道忠诚比能力更重要。在俄罗斯这种制度下,背叛的下场只有一个。
各种精锐部队之间的竞争其实挺激烈。正规军看不起准军事组织,觉得他们不够专业。车臣部队认为自己战斗力最强,瓦格纳集团觉得自己最能吃苦。这种竞争有好处,能激发各部队的积极性,但也容易出问题。
哥萨克复兴:传统武士文化的现代回归
说起哥萨克,很多人脑子里想的都是电影里那些骑马挥刀的猛汉。其实哥萨克的历史比大家想象的复杂多了。
15、16世纪的时候,一大堆受不了压迫的农奴和城市贫民跑到了顿河、第聂伯河这些地方。这些人什么民族都有,俄罗斯人、乌克兰人、波兰人,甚至还有德国人和突厥人。只要愿意过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,谁都可以加入。
哥萨克最厉害的就是骑兵战术。他们的游击战和追击战打得特别好,拿破仑都说过:"如果我的部队有哥萨克,我会用他们席卷世界。"当然,这话的真假还有待考证。
沙皇时代,哥萨克被编成了11个军团,成了俄国扩张的主力。西伯利亚那么大一片土地,很大程度上就是哥萨克替沙皇打下来的。他们既是征服者,也是开拓者。
十月革命之后,哥萨克的日子不好过了。大部分人参加了白军,跟红军对着干。结果当然是失败了,很多哥萨克要么被消灭,要么流亡海外。
有意思的是,二战期间哥萨克又重新活跃起来。斯大林让他们恢复了传统的哥萨克法和聚集区,很多哥萨克至今还感谢斯大林。
苏联解体后,哥萨克文化开始复兴。普京2005年专门出台了《关于俄罗斯哥萨克的国家义务》,保护哥萨克传统。现在大概有700万人自认是哥萨克后裔。
哥萨克复兴的背后有深层原因。在全球化冲击下,俄罗斯需要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。哥萨克代表的那种自由、勇敢、忠诚的精神,正好符合普京想要塑造的俄罗斯形象。
战略平衡:普京的军事力量布局考量
普京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会玩平衡。他手下这么多军事力量,每一支都有用处,但谁都不能太强。
车臣部队的优势是绝对忠诚。卡德罗夫把普京当偶像崇拜,这种个人忠诚在俄罗斯政治文化中特别重要。而且车臣人确实能打,在复杂地形和城市战中有优势。
瓦格纳集团的问题就是太独立了。普里戈任手下5万人马,自己有空军有重炮,简直就是国中之国。这种情况普京当然不能容忍,所以瓦格纳最后的下场也不意外。
正规军始终是主力,但普京不完全依赖正规军。他巧妙地利用各种准军事组织,让它们相互制衡,同时又都为国家服务。
这种多元化的军事体系有优点也有缺点。优点是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威胁,缺点是协调起来比较复杂。俄乌冲突中就暴露了这些问题,不同部队之间经常出现摩擦。
普京的军事思维深受俄罗斯历史传统影响。俄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军事强国,军事力量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。在他看来,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。
地缘政治因素也很重要。俄罗斯面积太大,边境线太长,需要不同类型的军事力量来守卫不同的方向。西线面对北约,需要重装部队;南线面对高加索,需要山地作战部队;东线面对中国和朝鲜,又是另一套思路。
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,普京加快了军事力量的调整。西方制裁让俄罗斯在经济上受到冲击,但也让普京认识到军事实力的重要性。只有拳头硬,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说话有分量。
普京这套平衡术的核心就是一个词:控制。每支军事力量都要在他的掌控之下,谁想搞独立都不行。瓦格纳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热点资讯/a>
- 花开富贵, 财神送财, 福到财到好运到, 一顺百顺, 时来运
- 巴基斯坦空军演习再升级,印度空军策略频遭调侃
- 贵州队斩获双冠 | 2025年民体杯全国龙舟独竹漂比赛圆满闭
- 俄罗斯主动发出邀请,如果特朗普去北京看阅兵,美俄总统能会面
- 萨姆索诺娃2-0横扫马内罗! 晋级8强! 下一轮对阵斯瓦泰克